■赵东进 睢县中医院
【资料图】
一、分型
根据胆管结石的成分可分为:①胆固醇性胆管结石;②黏蛋白性胆管结石;③混合性结石。
在临床上,根据胆管结石的形成部位可分为:①肝内型;②肝外型;③混合性型。
①肝内型:胆管内胆色素钙或碳酸钙为主,并由胆固醇及少量卵磷脂构成,并以管腔内大量胆固醇沉积为特征。常见于老年人及儿童。
②肝外型:胆管内胆色素钙和卵磷脂含量显著减少,一般以胆固醇为主,有时可含少量磷脂。常见于女性、肥胖、糖尿病患者及长期吸烟者。
③混合性型:结石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,其中胆固醇或卵磷脂含量最少,且多以胆固醇为主。
二、分型的临床意义
根据肝胆管结石的病因、病理生理以及临床表现,可以将肝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。
原发性肝胆管结石:由于解剖上的原因,大多数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来源于肝内胆管,少部分来源于肝外胆管。当发生肝内胆管梗阻时,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。
肝内胆管梗阻:(1)原发性胆管炎:约占原发性胆管结石的85%,主要症状为胆管炎,可伴有发热、寒战、腹痛等;(2)肝外胆管梗阻:约占原发性胆管炎的20%,主要表现为黄疸,伴有腹痛、体重减轻等症状;(3)肝内胆管狭窄:约占原发性胆管炎的15%,可伴有发热、腹痛、黄疸等症状。
三、分型与病变部位
临床上根据胆管结石的形成部位及不同类型,将胆管结石分为:①胆囊结石:在胆囊内形成;②肝外胆管结石:在肝内胆管或肝外胆管形成;③肝内胆管结石:在肝内胆管或肝外胆管形成;④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:在肝胆管及胆道系统其他部位均存在。
根据胆汁成分、胆汁流动方式及与肝脏的位置关系,可将胆道系统分为:①胆管型;②肝外胆管型;③肝内型。
根据解剖部位不同,可将胆道系统分为:①肝门部胆管型(包括肝门部胆管炎、肝门部胆管癌脓肿等);②胆总管型(包括非梗阻性、胆管癌等);③肝内胆管型(包括肝门部胆管炎癌等)。
四、小结
肝胆管结石的分型对诊断、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,但在肝胆管结石的分型中,应强调分型与病变部位、病变程度、结石大小及胆道系统解剖的关系。
作者简介:赵东进,男,汉族,河南省商丘市睢县,1983年12月11日生。本科,主治医师,中西医结合外科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方安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